我们支持大会就发展中国家关心的损失与损害问题作出合理安排,敦促发达国家认真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和应尽的国际义务,特别是尽快兑现1000亿美元承诺,并提出适应资金翻倍路线图,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挑战的能力,增进南北互信和行动合力。
今年4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启用以来,已开展一系列工作,包括与当地高校签署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校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向基里巴斯等国捐赠急需的机械设备等。中国一直积极帮助太平洋岛国减轻气候灾害影响,提升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当前,太平洋岛国已经行动起来,积极应对气候灾害。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坦言,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立即采取行动。报告显示,过去50年来,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对太平洋岛国约2660万人造成影响。太平洋岛国无力独自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难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支持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坦言,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立即采取行动。
报告显示,过去50年来,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对太平洋岛国约2660万人造成影响。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近期发布报告指出,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太平洋岛国发生自然灾害的风险显著上升。据美联社报道,《团结在科学之中》报告来自联合国几个机构及其合作伙伴汇编而成,报告指出,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全球气温未来五年将上升达1.5摄氏度的可能性为48%。
欧洲的热浪、巴基斯坦的特大洪水、非洲之角和美国的长期严重干旱,这些灾难的规模又上新台阶,而且绝非自然,这是人类滥用化石燃料的代价。为此,WMO正在牵头一项活动,以确保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全民预警。化石燃料的排放率在因疫情封锁而暂时下降后,现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2030年减排承诺的力度需要提高七倍,才能符合《巴黎协定》中1.5℃的目标。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气候科学日益能够说明,由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人们正在经历的许多极端天气事件已变得更可能发生并更加严重。但气候灾难引发的经济成本预计将急剧上升。
报告指出,气候科学是明确的,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排放和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扩大有关预警系统的行动规模,建立脆弱社区对当前和未来气候风险的复原力。中新网9月14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13日协调多机构发布一份名为《团结在科学之中》的联合报告。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
报告还指出,过去50年与天气有关的灾害增加了五倍,平均每天造成115人死亡,而且未来后果可能会持续恶化在对小鼠进行的另一项实验中,他们证明,一种抗体可以阻断引发炎症的介体白细胞介素1,从而将癌症扼杀在摇篮中。如果该细胞有突变,就会形成癌症。这项研究有望为预防肺癌提供新思路。
而将来人们有可能通过扫描寻找肺部的癌前病变,并尝试用白细胞介素1抑制剂等药物逆转这些病变。此外,对250份从未暴露在吸烟或重度污染的致癌物下的人类肺组织样本开展的分析表明,尽管肺是健康的,但18%的EGFR基因和33%的KRAS基因发生了DNA变异。
传统观念认为,接触致癌物比如香烟或污染物中的致癌物会导致DNA变异,继而形成癌症。英国科学家在最近于法国巴黎举行的欧洲医学肿瘤学会年会上提交论文称,他们确定了空气污染引发非吸烟者肺癌的机制,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微小颗粒会对健康构成风险。
研究小组通过小鼠实验发现,这些颗粒导致了EGFR基因和克尔斯滕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发生变化,这两种基因都与肺癌有关。他们发现,如果暴露在直径小于2.5微米的PM2.5污染颗粒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发生突变的风险会增大。就其自身而言,这可能不足以导致癌症,但当细胞暴露于污染中时,就可能激发导致炎症的愈合反应。人们一直认为,非吸烟者罹患肺癌的风险上升与空气污染有关。但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科学家发现这种模式有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以前的研究表明,DNA可以变异而不引发癌症,且大多数环境致癌物不会导致突变。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能为未来的分子癌症预防奠定坚实基础,届时可以向大家提供一种药片,或许每天服用一次就能降低癌症风险。
科学家称,变异似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为弄清楚空气污染对肺癌的影响,科学家分析了来自英国、韩国等超过46万人的健康数据
如果该细胞有突变,就会形成癌症。英国科学家在最近于法国巴黎举行的欧洲医学肿瘤学会年会上提交论文称,他们确定了空气污染引发非吸烟者肺癌的机制,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微小颗粒会对健康构成风险。
传统观念认为,接触致癌物比如香烟或污染物中的致癌物会导致DNA变异,继而形成癌症。就其自身而言,这可能不足以导致癌症,但当细胞暴露于污染中时,就可能激发导致炎症的愈合反应。
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能为未来的分子癌症预防奠定坚实基础,届时可以向大家提供一种药片,或许每天服用一次就能降低癌症风险。研究小组通过小鼠实验发现,这些颗粒导致了EGFR基因和克尔斯滕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发生变化,这两种基因都与肺癌有关。他们发现,如果暴露在直径小于2.5微米的PM2.5污染颗粒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发生突变的风险会增大。此外,对250份从未暴露在吸烟或重度污染的致癌物下的人类肺组织样本开展的分析表明,尽管肺是健康的,但18%的EGFR基因和33%的KRAS基因发生了DNA变异。
这项研究有望为预防肺癌提供新思路。而将来人们有可能通过扫描寻找肺部的癌前病变,并尝试用白细胞介素1抑制剂等药物逆转这些病变。
科学家称,变异似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人们一直认为,非吸烟者罹患肺癌的风险上升与空气污染有关。
但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科学家发现这种模式有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以前的研究表明,DNA可以变异而不引发癌症,且大多数环境致癌物不会导致突变。在对小鼠进行的另一项实验中,他们证明,一种抗体可以阻断引发炎症的介体白细胞介素1,从而将癌症扼杀在摇篮中。
为弄清楚空气污染对肺癌的影响,科学家分析了来自英国、韩国等超过46万人的健康数据此外,研究者表示,中国协同降污减碳的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具有重要启示。论文通讯作者张强说。奇迹背后事实上,中国对大气污染的整体治理力度即使放到国际上也相当亮眼。
减排24.3亿吨是什么概念呢?这与过去十年作为我国减排主力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果相差不大。另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等末端治理措施在中短期内对减污降碳仍然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其减排潜力逐渐释放,或无法支持实现中国长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需要进一步强化电力结构清洁化、工业部门能源转型、建筑节能、居民清洁采暖、机动车电动化等相关协同减排措施。
这些壮士断腕式的治理措施成效显著。八年间,我国累计淘汰45000兆瓦燃煤电厂落后产能、3.12亿吨钢铁落后产能、3.88亿吨水泥落后产能和1.92亿重量箱平板玻璃落后产能,淘汰约65万蒸吨小型工业燃煤锅炉。
可观的协同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气污染宣战,大气污染治理发生历史性变革。以工业燃煤锅炉整治为例,小型燃煤锅炉燃烧效率低,仅为65%左右,甚至更低。